虚拟电厂——一个靠算法的协调管理系统
没有锅炉和烟囱,整个“发电过程”靠的是聪明的系统算法。
在成都高新西区,这里有一座虚拟电厂。有了这座虚拟电厂,可填补其60%以上的供电缺口——这是西部首座上线运行的虚拟电厂。投运后,能够实现新型电力系统服务经济发展的场景。
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电厂一直备受关注。1月3日,成都市能源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印发了《成都市虚拟电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简称“方案”),提出搭建1个虚拟电厂平台统筹调度,聚合电源、负荷2个资源支撑体系,建设N个行业领域和区域级子虚拟电厂,构建“1+2+N”城市级虚拟电厂一体化发展格局。到2025年,方案计划实现130万千瓦以上的电力能源调节能力,达到成都电网最大用电负荷的5%,构建形成以虚拟电厂为主导的新型电力系统。
城市的"充电宝"——西部首座虚拟电厂已上线运行
城市每天的用电,都有高峰和低谷之分。如何缩小峰、谷差距,让电力资源变得更灵活、智能、可调节?虚拟电厂聪明在哪儿?
虚拟电厂实际上是一套新型能源管理系统,是公司基于大数据算法物联网等技术打造的城市区域级数字能源(虚拟电厂)平台,可将用户中散落各处的电源、可控负荷、储能设施及充电桩等资源进行整合和灵活调配,发挥“充电宝”的作用以缓解电力资源不均的压力。
按照国家部委、省市关于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部署要求,成都高新区先后出台《弹性负荷管理办法》《成都高新区弹性负荷管理工作专班工作方案(试行)》,选择企业产值高、保供压力大的成都高新西区先行试点建设虚拟电厂。为检验虚拟电厂功能,2023年7月21日,成都高新区对成都倍特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承建的虚拟电厂开展了弹性负荷管理工作全流程演练,模拟高新西区存在3兆瓦的电力负荷缺口,7家企业参与弹性负荷响应事件,总计申报可调响应2.1兆瓦,实际最大响应3.2兆瓦,所有企业响应达标率100%,有效填补了模拟负荷缺口。此次模拟演练的成功,也标志着虚拟电厂负荷调控模块正式上线试运行。
接入169家重点用电企业 让企业用电更放心
城市区域级数字能源(虚拟电厂)平台已经被纳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大数据产业发展示范名单。截至目前,高新西区虚拟电厂共接入了包括京东方、戴尔、德州仪器、华为研究所在内的169家重点用电企业。利用虚拟电厂核心终端打通云端平台与电力用户数据通道,可满足需求响应的毫秒级监测、分钟级传输时效性要求,通过“数智化”技术聚合、调度、优化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等多种资源,可实现累计弹性可调负荷达到5.7万千瓦,能填补成都高新西区60%以上的供电缺口,虚拟电厂在推动能源转型升级、整合资源配置、提高用电安全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已有力凸显。
成都高新西区虚拟电厂的成功试点示范为成都市虚拟电厂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根据方案,成都市计划建设的城市级虚拟电厂将总结发展成都高新西区虚拟电厂建设经验,结合成都市23个区(市)县实际特点进行有效复制推广。
方案进一步明确,将在公共建筑、充(换)电设施、通信基站、公共照明、储能电站等聚合接入条件较好的行业先行建设虚拟电厂平台,逐步向其他行业覆盖。
绿色转型 成都虚拟电厂建设步入快车道
虚拟电厂如何助力企业能源低碳转型?一家接入虚拟电厂的相关公司负责人介绍道,“通过弹性负荷管理,企业可以在负荷高峰时段减少用电量,有效降低企业的用能成本。同时,对企业能源使用情况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找出能源浪费的地方,进一步优化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和排放。长远来看,企业可以更好应对电力供应不稳定等风险,提高企业生产运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未来已来,倍特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耕数字能源业务领域,在源网荷储一体化管控方案、新型负荷调控方案、虚拟电厂服务方案等方面持续发力。立足电力全场景,在智慧蓉城框架下,发挥虚拟电厂聚沙成塔的作用,不断构建产业联合生态,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成都绿色发展和成都建设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